任嘉伦让观众成功入坑,武侠剧有天花板了

国产剧市场上不论什么类型风头无两,观众心中始终会给武侠剧留一席之地。

曾经的《天龙八部》《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都是让人念念不忘的经典。

而这几年打着武侠名号的剧不少,但真正值得一看的武侠剧却少之又少,让人印象最深的只有《莲花楼》。

反倒是待播剧中有几部值得期待。

比如成毅手握的《赴山海》《英雄志》两部武侠大剧,还有曾舜晞、李沁主演的《七夜雪》。

不过,这几部剧目前都还没什么消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能解“近渴”的剧这就来了。

《流水迢迢》开播了,仅仅上线五集,就拿下了9.2的评分,这热度不容小觑。

一口气追评更新,这部剧剧情逻辑连贯、节奏张弛有度、角色与演员适配度高,太有爆款潜质了。

01剧情缜密,人设另类

《流水迢迢》讲述了月落城城主之子萧无瑕改名换姓,以光明卫指挥使卫昭(任嘉伦饰)的身份卧薪尝胆,追查真相。

而江湖少女江慈(李兰迪饰)意外卷入卫昭计划中,被裴琰(徐正溪饰)救下。最终他们放下个人恩怨对抗皇帝,共建清明朝局。

只看这个梗概,有的观众可能以为,这又是一部平平无奇的古偶剧,但看完正片立刻“真香”了,剧中有两大亮点将它和俗套的古偶剧区分开。

亮点一:男女主“先杀后爱”,反套路。

按照一般古偶剧的套路,男女主的人设再出彩,一遇到对方就立刻降智了,一颗事业心直接变成了恋爱脑。

而要想在这部剧中也看到这样的情节,那就要让人失望了。

剧中江慈堪称史上最惨女主,本来只是想看个两国和谈的热闹,结果上一秒被喂了颗毒药,下一秒就被捅了一刀,刚从鬼门关回来,又差点被带了毒的刀送去见阎王。

才三集就被捅了两刀中毒两次,桩桩件件都是拜卫昭所赐,他们之间充斥着利用和仇恨。

剧情主打的就是反套路,男主在任何时候都智商在线,为达目的无所不用其极。而女主也不会被人害惨后还要感念对方,一心只想脱身。

剧情不是为男女主的感情线服务,人设也没有因为感情线崩塌,这种反套路的剧情,才有新意。

亮点二:朝堂权谋智斗,旗鼓相当。

在这部剧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能在非权谋剧中看到无比完整的权谋线。

剧情的前几集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卫昭与裴琰的交锋上。

剧中江慈因为巧遇行刺的卫昭重伤,而裴琰为了调查刺客救下她。

他想要利用江慈,引蛇出洞。而卫昭将计就计,一边杀人灭口,另一边顺势调虎离山,一箭双雕了。

而这还不够,卫昭把江慈当做误导裴琰的工具,而裴琰也利用江慈试探卫昭。

剧中的出场的的人物个个野心勃勃,人均800个心眼子,互相忌惮。皇帝、重臣、江湖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各出奇招,势均力敌。

一群聪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剧情中暗藏机锋,能看到这样的权谋线太惊喜了。

可以说,这部剧首先跳出了常规的套路,用一反常态的人设吸引了观众注意,随着剧情逐渐铺开,再用环环相扣的剧情留住观众。

02任嘉伦领衔,实力派齐聚

如此精彩的剧情效果,不光依赖于扎实的剧本,还得益于演员的出色发挥。

第一位,任嘉伦。

观众们永远可以相信任嘉伦的古装剧。

从《大唐荣耀》开始崭露头角的任嘉伦,陆续出演了《锦衣之下》《周生如故》等爆款古装剧,“古装男神”的名号稳稳的戴在头上。

新剧中任嘉伦饰演了卫昭,因家破人亡一心寻找真相而变得了心狠手辣、不近人情,但性格的底色仍然是重情重义。

剧中卫昭在皇帝面前微微低着头,无论是神色还是言辞处处都是一副低眉顺眼的姿态,以此然让皇帝放下戒备之心。

而镜头一转,面对大佬中被酷刑折磨的人,他眼睛都不眨一下,看着对方歇斯底里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讥讽的笑容。

任嘉伦把卫昭这个角色的多面性演绎的十分完整,几个桥段中的不同表现一下让人物形象鲜明起来。

任嘉伦在这部剧中的演绎又给了观众很大惊喜。

第二位,徐正溪。

如果说任嘉伦是落地古装剧男主最适合的人选,那在古装权臣的这条赛道上徐正溪一定排的上名号。

在《独孤天下》中,徐正溪饰演了野心勃勃的宇文护,叉着腰姿态从容、眼神犀利的模样,让人记忆犹新,这次重回舒适圈更是手到擒来。

新剧中,徐正溪饰演了裴琰,从小背负着家族的重担,工于心计、心思深沉。

剧中裴琰面见皇帝时收敛锋芒,目光低垂,而一转身眼神立刻变得犀利起来,神色坚定,表情中流露出他的志向与野心。

但是他听到江慈宽慰他的话之后,本来眼中含着的泪水忍不住的流了下来,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与平常严肃的神色大相径庭。

果然裴琰这样的权臣,要交给徐正溪来演才对味儿。

第三位,国家一级演员张丰毅。

张丰毅的演技就是这部剧的压舱石,早就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什么样的角色都不在话下。

新剧中,张丰毅饰演了生性多疑的皇帝,他应该也是剧中最大的反派。

剧中皇帝原本脸色平静松弛,听到了不好的消息的一瞬间眼睛就瞪圆了,神情变得紧绷起来,但依然十分冷静的处理问题。

张丰毅演这种老成持重的角色简直是手到擒来。

第四位,李兰迪。

李兰迪也是位实力派小花。在校园剧《你好旧时光》中饰演余周周一角出圈的她,在此后虽然有《一路朝阳》《星落凝成糖》这样的作品,但依旧缺少一部真正的爆款,而这部剧就是最好机会。

新剧中,李兰迪饰演了江慈,是个纯良正直、天真烂漫的江湖少女。

剧中江慈被刀刺中后紧紧咬着牙,眼中含满了泪水,疼的脖子上的青筋都紧绷起来。

李兰迪在这部剧中的演技相当惊艳,相信她能凭这部剧再次出圈。

此外剧中还有陶昕然、曹斐然、季肖冰等演员。剧中出场的角色表现都可圈可点,以相信他们的演技能给我们呈现一场视听盛宴。

03结语

本来开播前对《流水迢迢》还有一些担忧,因为今年有太多同类题材的剧都没什么水花,而这部剧开播之后,所有的疑虑都完全打消掉了。

在剧情上,它的感情线、权谋线、复仇线交错在一起丝毫不显得杂乱,每一条线的前因后果都十分连贯。人物塑造的有血有肉,全员智商在线,演员也将角色演绎的层次分明。

生活的答案,在这部剧里找到了

《凡人歌》这剧进展到二十几集,追剧体验有了一种深潜入海的冰凉感。 遥想当初刚点开,沈琳(殷桃 饰)还是一个精装“贵妇”。老公是公司高管,她全职在家,刚生二胎不久,请了个保姆帮自己照顾孩子打理家务,早上起来还有闲情泡杯咖啡化个妆,美美地自拍晒朋友圈,顺便秀一下钻戒。

再看如今这光景—— 老公那伟(王骁 饰)失业,还被老板坑了80万,找工作艰难不得已开起小工作室,手下只有一员干将。40多岁的沈琳重返职场屡屡受挫,降职降薪还遇到关系户领导被刁难、被排挤,百般无奈之下,干起了月嫂。

她坐在那里,忐忑地等待被陌生的雇主挑选,无人询问之后眼神逐渐开始失落。BGM响起,这握不住的命运像流沙…… 不知道沈琳和那伟这对中年夫妻,还要经历多少磨难才能迎来生活的曙光?剧播到现在,数据热度一直在涨:央视破2,收视曲线一路攀高,爱奇艺破8500,腾讯视频破26000,热度也是一路高歌猛进。 
全网热播的“火爆”背后,大概也是因为剧情对当下现实的深度映照,对普通人生活足够真实的呈现,令各个年龄段的追剧人都仿佛看到了“世另我”,尤其想知道这些角色最后的命运走向吧。 1. 生活众生相,身边熟人感

《凡人歌》里生活着一群“凡人”。

那伟、沈琳是一对人到四十的中年夫妻,那伟弟弟那隽(张哲华 饰)和女友李晓悦(章若楠 饰)是一对性格截然不同又看似挺互补的小情侣、沈琳弟弟沈磊(秦俊杰 饰)和妻子谢美蓝(陈昊宇 饰)是一对有婚姻隐患雷点即将爆发的小夫妻。

故事以三组人物为聚焦点,展现他们生活在大都市里遭遇的种种职场困境、情感危机和自救历程,细节扎实,人物饱满,各自都有不同的性格锋芒和职场观念,也因此造就了不同的人生选择,是正午阳光继《欢乐颂》《都挺好》等精品都市剧之后推出的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

最初被吸引入坑是因为一群演员都实力在线,塑造的都市众生相给人以很强的“熟人感”。在家庭生活的烟火气之外,职场部分的细节也铺陈到位,“班味重”是第一观感。

等到剧情渐次展开,刚出场时各自光鲜的社会身份一点点剥落,生活的真相像洋葱被一层层撕开表皮,露出刺鼻的辛辣。那层冲鼻的“班味”,就慢慢变成了“生活的百般滋味”,开始萦绕在心头,看得五味杂陈。

这部剧在社媒上的讨论度真的很高,不管在哪个平台,都能看到大家因为剧中人物的不同选择和是非对错在那展开激情掰头。有人共情、有人破防、有人站队、有人为自己喜欢的角色,激烈辩护。

有人羡慕那伟沈琳的患难与共、有人热议沈磊和谢美蓝到底谁辜负了谁,有人站队那隽和晓悦谁的工作观更对,三对夫妻一起掀起了一场国产剧“奇葩说”般的追剧风潮

究其原因,既得益于演员的细腻表演,也离不开剧作的结构扎实。对现实生活细致、深度的挖掘,能让观众看到当下自己的生活,产生“沉浸”和“移情”效应。

还有剧中人物群像的设置也很容易让大家找到生活中身边人的对照——

三对夫妻情侣,他们的社会身份,包含了公司高管、大厂程序员、事业编、私企小白领、全职主妇等方方面面,很容易让人联想;于家族人际关系而言,他们既是为人父母、又是做人子女、还是兄弟哥嫂、也是同行伴侣。

在他们身上有中年人的得意和失意:那伟有房有车、千万期权,原本春风得意,但老板突然进山修行,为了保住工作还替老板还债80万,最后连失业赔偿金也被老板娘扣下,沈琳曾经的精装太太如今当月嫂,第一个雇主就撞上了自己的前同事……

有小夫妻的婚姻隐痛,想努力争取更好生活的妻子谢美蓝和佛系躺平的老公沈磊在价值观层面越走越远,感情分崩离析,之后沈磊逃离北上广去山野寻找内心的沉淀;

有年轻情侣的事业规划冲突,那隽为了人生目标拼命卷,甚至压力过大双耳失聪后患惊恐症,而女友李晓悦则是工作随性、追求享受生活的乐天派,宁愿多点时间留给自己,也不想升职被压榨生活……这些真实又具体的角色,就像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职场人。

这样的人物群像谱系既丰富又当下,角色真实到就像活在另一个城市的朋友,他们的日常、他们的困境、他们的情感互馈……都能让人相信,剧里这样的故事有可能就在现实里正在发生,令观众感同身受。

具象到——像我们的生活,被装了监控。

2. 认清生活,热爱生活

虽然剧情真实到让人感觉刺痛,但这部剧有一个度把握得很好:它没有刻意渲染焦虑、也没有狂撒极致狗血。只是通过主角们的境遇呈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有可能面对的人生意外和挑战,而这些提炼自当下生活的“素材”因为足够真实,也的确让一部分观众感到了切肤刺痛。

因为剧里的每一个角色,他们的遭遇都是我们普通人可能会遇到的:中年失业如何供养家庭?身体不再年轻健康熬不了夜该怎么不被公司淘汰?买不起车房生不起孩子,日子怎么继续……

没有人能永远顺风顺水、日子会永远艳阳高照,灿烂明媚,也没有人能永远浑浑噩噩、麻木地生活。失业后的那伟马不停蹄地开始创业开工作室,曾经的公司副总,如今几百块几千块的单子也照接不误,带着“万能”小助手李晓悦,亲力亲为,还要不时遭遇被甲方骗稿、拖款等各种问题。

他心里最难受的,却是自己没能一个人扛住一个家,让妻子沈琳也要出门当月嫂,做“伺候”人的工作,心里转不过弯,觉得丢人。

乐天的李晓悦反驳他,有什么可丢人的,面子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拉得下脸才能挣钱,每份工作都有自己的价值,哪怕是吹气球,路人看到气球好看,心情变好,不也改变世界了吗?

曾经处处精致要强的沈琳,抛却昔日的职场幻想和面子包袱,努力做一名合格、优秀的月嫂,希望能多给家里挣一点是一点,但其实生活的突然打击让她心里还是很难受,不管是月嫂培训还是上岗,她都是压抑心绪努力着去学,甚至一度瞒着婆婆,连工作服带回家都要偷偷洗。

但婆婆发现后,开家庭会议,却比沈琳和那伟预想中的“豁达”多了。

她说自己那一代,以前下岗,为了生计摆摊摆到儿子校门口,儿子都没嫌妈妈给自己丢脸过,如今小夫妻失业,自己怎么会觉得丢脸。反而夸沈琳是个好媳妇,能跟那伟患难与共,“你们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个时候好多了,只要踏踏实实去干,日子肯定会好的。”

婆婆是过来人,懂命运的“无常”,李晓悦因着父母的猝然离世,觉得人生应该活在当下,为人“乐天”。

是活在不同世代的人,但彼此却有着相似的“坦然”和“豁达”,面对沈琳从白领到蓝领的身份转变问题,一个乐天,一个知命,但殊途同归,都有着坦然接受的乐观主义。

正是通过他们,让观众也逐渐收获启发。面对生活露出的獠牙,人啊,总是要正视危机、看清自己、勇敢接受命运的考验、淬炼内心、为自己、为家人而战。

罗曼•罗兰说过:“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即使命运会对我们开玩笑、现实存在荒诞,我们仍要有满腔热情,去拥抱未知的明天。它可能荆棘丛生、也可能偶有鲜花,但没关系,只要有勇气向前奔跑,相信运气不会太差。

3. 为每一位努力的凡人而歌

那些“扎”到观众内心隐痛的真实困境,那些无处安放、无法轻易站队评论的欲望和是非,也是现实生活向我们展现的獠牙和迷障,面对和主人公相仿的难题和困境,普通人如何求解?

故事目前给出的答案,恰恰也是剧情最走心的地方。

沈琳提议去当月嫂时,那伟赌气翻身,暗夜里那睁开的一只眼睛,是对妻子的心疼,对自己无声的自责。

后来沈琳去商场找那伟,看到副总变青蛙时,夫妻两两对望,彼此摆pose加油攒劲,眼里也都是对对方满满的心疼;

这些画面甚至都不需要任何台词,就让观众感慨万千。

困境之中,风雨之下,有人与你相濡以沫、彼此感知、互相体恤、互相托底,未尝不是人世间最大的财富呢?

原著小说兼编剧纪静蓉接受采访时说,“人的一生总要经历各种困难,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都在尽力用自己微小的能力,慌慌张张、跌跌撞撞前行,为家人、为自己咬紧牙关去克服这些困难。在这个意义上,每个平凡的人都是自己的英雄。”

纪静蓉媒体人出身,有过丰富的职场体验,后来写小说,写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用笔下创作的这些角色,寄托她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她认为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并不具备可探讨性,生活那么复杂,人处其间,有变化,有成长,两难往往才是真实的状态。

李晓悦收入低,但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沈磊在世人眼里或许不求上进,但他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能把日子过得怡然自得;那隽极力追求精英式的成功,努力用自己的职业打拼,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但也逐渐意识到接受压榨和不断内卷的尽头,还是被公司更新换代……不同的人、不同的职场价值观在这个故事里得以呈现、碰撞,最后在沈琳、那伟这对主线人物身上得到统一。

“我们要为家人打拼,不一定非要让自己独自紧绷,可以一起相携向前,迎接生活的阳光和风雨。”纪静蓉说,这大概就是她给出的答案。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无论什么困境下,不放弃生活,努力向上,就是一首真正现实的凡人之歌吧。

一口气看24集,越看越上瘾,真是一部上头古装轻喜剧

在这个充满压力与忙碌的时代,偶尔能有一部剧让我们忘却烦恼,笑得前仰后合,又能感受到那份纯真与坚持的美好,实属难得。《小财迷》就是这样一部让人一口气追了24集,还欲罢不能的古装轻喜剧,它不仅仅是一部剧,更像是一剂温柔的解药,悄悄治愈了我们的心。

故事的主角,令记布庄的大小姐令瑟,一听名字就让人联想到那股子不羁与灵动。她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大家闺秀,心中藏着一个大大的梦想——在生日这天,挣脱束缚,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这份勇气,在古代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耀眼,让人不禁为她捏了一把汗,又满心期待她的冒险之旅。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那么巧妙,又带着几分戏谑。令瑟的生日愿望似乎从一开始就遭遇了“滑铁卢”。当她满怀期待地准备离家出走,开启新生活时,却意外邂逅了临春城的首富徐子鹭。

这位皇商世家的公子哥,不仅长得一表人才,还自带一股子“腹黑”气质,一出场就抢走了令瑟心仪已久的铺子,两人的梁子就此结下。

但谁又能想到,这场看似不愉快的相遇,竟是两人缘分的开始。徐子鹭,这个在外人眼中冷漠无情的商人,在遇到令瑟后,竟也被她那份纯真善良、独立自强的性格所吸引。他巧妙地利用契约,将两人绑在了一起,从此,这对欢喜冤家便开始了他们“相爱相杀”的日常。

令瑟,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子,实则有着一颗坚韧不拔的心和超乎常人的经商头脑。她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创新,总能想出一些另辟蹊径的点子,让徐子鹭刮目相看。而徐子鹭,虽然一开始对令瑟有所偏见,但在相处过程中,逐渐被她的才华和真诚所打动,情愫暗生。

然而,好景不长,徐家内部暗藏的危机如同暗流涌动,突然出现的对手吴琪更是让徐子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事业受挫,情感也遭遇了考验,但正是这些挑战,让两人的关系更加紧密。令瑟没有选择逃避,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徐子鹭并肩作战。她创造出了一系列独家产品,不仅解决了家族危机,更在京城的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

这一路上,他们相互扶持,相互信任,从最初的互相看不顺眼,到后来的心心相印,两人的心越走越近。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最终,在京城这个繁华而又充满机遇的地方,他们不仅夺得了皇商之位,更开启了全新的经商之旅,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

《小财迷》这部剧,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讲述了一段关于成长、爱情与梦想的故事。它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坚韧与智慧,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情感的力量。在这个充满欢笑与泪水的旅程中,我们仿佛也跟随令瑟和徐子鹭的脚步,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更难能可贵的是,《小财迷》没有落入俗套,它没有将爱情作为唯一的主题,而是将个人成长、家族兴衰、商业竞争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物都鲜活立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也有着自己的无奈与牺牲。这些元素共同交织成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在享受剧情的同时,也能对生活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李晓悦太幼稚,跟那隽分手损失惨重,《凡人歌》最不靠谱的人设

李晓悦为什么和那隽分手?她自己已经做了解释,跟那隽说过,也和那伟沈琳说过,说两个人所追求的东西不一样,其实这也是谢美蓝和沈磊离婚的原因,好像听起来是应该支持的,但是如果李晓悦是我们的朋友,多少还是应该劝劝她,作为朋友也应该告诉一些残酷的真相给李晓悦。

在北京生活真的不容易,李晓悦的收入包括她对工作的态度,可能会让她的生活非常拮据。

我们当然知道李晓悦没有花那隽什么钱,但是三年多的恋爱谈下来,李晓悦还是省了一些钱的,平时的吃喝玩乐那隽买单的情况多,哪怕是失业了,有这样的男朋友在,况且男朋友在北京有房子,都会让李晓悦没有太多后顾之忧,如果一个人面对,可能早就治好了李晓悦的幼稚。

没有父母的庇佑,如果能遇到很温暖的一家人,这个概率也很低。

李晓悦承认,自己很喜欢那隽的家人,哥哥嫂子,包括那隽的妈妈,特别温暖的一家人,这让没有父母的李晓悦很舍不得,但是感情还是两个人的事,不能因为舍不得那隽的家人就不分手,但是我们想一想,和那隽分手之后,其实就等于失去了这些关系。

除非不恋爱结婚,否则再找到这样没有矛盾和谐的一家人的概率,真的不高。

男朋友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快乐才是必需品,李晓悦对快乐的理解太幼稚。

李晓悦身边的朋友,这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现在大家都还年轻,还能平时玩到一起,做做手工,玩玩剧本杀,但是未来会有一些人离开北京,或者是结婚生子,不可能一起和李晓悦同频下去,那么到那个时候,谁会来附和她所谓的快乐呢?

那隽说,以后自己赚钱养家,李晓悦可以只做那个小女孩,自己可以等她长大等她成熟,等她明白责任这两个字的重量,但是李晓悦自己不承认自己的幼稚。

沈琳最后说,羡慕李晓悦的洒脱,那伟给她结算了工资之后,李晓悦说有了这笔巨款,可以先玩几天,以后的事儿以后再说,走一步看一步,这倒是和沈磊的说法如出一辙,不规划的人,就会被生活安排,没有人可以不被规则和现实支配,李晓悦看起来洒脱,其实真的不懂她这个选择失去的是什么。

她和那隽是互补的,这种互补是那隽眼中的多样性,不见得就是一个坏的结果,李晓悦放弃的,是很踏实的看得见的生活。

人在关键的时候,其实还是需要朋友或者父母来敲打一下,否则真的是头脑一热,犯糊涂,损失有多大,在很多年之后自己会清楚的。

《暗夜与黎明》今晚开播,三大看点令人着迷,反特剧就该这么拍

由陈哲远、邢菲、姚安娜年轻演员领衔主演,聂远、王志文、倪大红、王劲松、孙岩、王秀竹、冯兵等知名演员主演的39集反特大剧《暗夜与黎明》今日开播,将于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从而引发了全网关注和热议。

许多观众热议:国产反特剧,还能重回巅峰吗?因为自从2002年的《誓言无声》风靡一时后,反特剧就慢慢沉默了。相比谍战剧而言,反特剧更是鸦雀无声,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去年央八播出的反特剧《画面》也创下了不错的收视率,但是口碑一言难尽。因此,大家都很关注该剧。

既然如此,不妨我们先了解一下该剧故事梗概:

该剧是讲述在1949年上海解放后,旧警察林少白(陈哲远 饰)和社会处二室主任路正阳(聂远 饰),如何联手捣破敌特阴谋,侦破覆海计划,找出潜伏在上海的伯劳为代表的敌特的故事。

基于已知的剧集信息和预告片内容,不难发现该剧看点满满。尤其是,该剧的演员阵容可谓是标准的反特剧标准配置,都由一群年轻演员担任主角,再请一批知名老戏骨担任配角,从而组建成一个既有颜值流量又有演技实力的华丽演员阵容。因为反特剧《画眉》就是这样的阵容配置,所以它取得了不错的收视率。

除此之外。该剧的剧集内容也有三大看点值得期待:

首先,“反特+刑侦”的结合。该剧中的人民公安不仅反特还要破案,不仅要扫清社会上的特务组织,而且还要维持社会治安,侦破一个又一个刑事案。剧中两位男主频频联手,侦破了一个又一个特务制造的重大案件,让人紧张到窒息的刺激。

该剧中即将展现的如下六大敌特案件:《惊天金库大劫案》《福州路诡异爆炸案》《上海假币风波案》《企业家集体绑架案》《恶意火烧仓库案》《秘密实验灭城案》六大敌特案件。

其次,“抓特务+抓凶手”的结合。因为所有案件都是敌特制造,因此破案就是抓凶手,抓幕后大佬,也就是抓特务,抓特务头子。然而,剧中的刑事案件都是出自这两人之手,一个是王劲松饰演的前上海警察局局长毛森,另一个是代号为“伯劳”的人。因此,谁是“伯劳”?“伯劳”与王志文饰演的郑兰亭是什么关系?才是该剧“猫鼠游戏”的核心故事。

最后,“揪叛徒+查内鬼”的结合。因为该剧中男主们每次抓捕行动或者每次侦破行动时,都会被内鬼泄密扑空,因此查内鬼又是破案的关键,内鬼一天不除凶手很难抓到。然而,该剧中谁是内鬼呢?是倪大红饰演的金昴昌,还是孙岩饰演的徐魏。因为这两个角色与男女主角都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因此如此复杂的人物关系让故事更加扑朔迷离。

写在最后,电视剧《暗夜与黎明》今晚开播,无论你看或不看,该剧收视率都不会低,因为物以稀为贵,何况还是央八黄金档播出。无论是好评还是差评,该剧口碑都不会差,因为能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主题立意很鲜明,品质肯定过关。因此,该剧有望成爆款,反特剧的春天要来了。

今年到底还有没有能看的恐怖片?

刚刚过去的夏日里,有小成本恐怖新片接连与大家见面, 在高温散去之前,再给影迷送上最后一点“清凉”。

上周与大家聊了聊今年营销效果拉满、但影片质量着实一般的《》。节后第一天,也做个阶段收尾,聊聊 另一部同样在北美热度不低的新作:

《怖谷鸟》(Cuckoo)

《怖谷鸟》首先于今年2月亮相柏林电影节,获得了不少关注;此后定档北美暑期,一度被媒体称为“8月最值得期待的恐怖电影”。

影片品质怎么样咱们之后再说,其实《怖谷鸟》在今年大把恐怖片中如此受到关注,除了当红发行商“霓虹影业”的精确营销手段以外,还因为它的卡司。

女主演是在《亢奋》中饰演跨性别少女而走红的95后年轻演员亨特·莎弗,后来也参演了《饥饿游戏:鸣鸟与蛇之歌》。

现实里,她也因多元的造型和强烈的着装风格而不时引发热议。

气质独特的亨特·莎弗

同时影片还有“大表哥” 丹·史蒂文斯 (《美女与野兽》) 加盟,这也是大表哥今年在《》之后的又一部恐怖片,对于粉丝来说,这种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斯文败类”形象是非常适合他的角色。

《怖谷鸟》的主演选择有一定亮点,剧情设定方面则是集中了当代恐怖片最常使用的高概念和极简风,来自德国的导演蒂尔曼·辛格 (《卢兹》) 在其中也加入了不少异于好莱坞的“外来色彩”。

故事主角是17岁的少女格雷琴,她与父亲、继母以及继妹一行四人来到一处山间别墅度假。但是与那“一家三口”的心情不同,格雷琴还沉浸在失去亲生母亲的悲痛里,她更像这个家里的局外人。

格雷琴一家来到这里是因为她的父亲接到老板柯尼希委托 (丹·史蒂文斯 饰) 的‍工作,而这个柯尼希先生从他们一家现身‍开始,就表现得相当诡异古怪。

尽管如此,格雷琴为了避免和父亲与继母相处,还是答应了柯尼希提议的让她在酒店打工的建议。

从这里开始,格雷琴发现事情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受控制……

《怖谷鸟》在前半段营造了还算不错的紧张气氛,比如一开始自我感觉被孤立的格雷琴只能将心事对着曾经妈妈留下的语音信箱诉说;

那个让父亲和继母关怀备至的妹妹却是一个不会说话的“怪胎”,来到新环境的陌生感也成为了潜在的不安因素。

这些氛围的营造对于熟悉近些年恐怖片套路的观众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同时《怖谷鸟》也有更传统但也始终奏效的“惊吓桥段”。

比如格雷琴没有把柯尼希告诉她“夜间不要出门”的警告当真,在半夜乡间小路骑行时遭遇了一个疯女人的袭击。

这段戏份十分抓人,也挺有当年《》里半夜遭遇骑自行车老太太的惊悚感。

本片主题也围绕着这个神秘的袭击者和柯尼希隐藏的秘密展开,后半段随着格雷琴一步步了解到令人脊背发凉的秘密,也加入了激烈的追逐和动作戏份,以及导演某些相当实验化的技巧 (暂不剧透) ,将故事推入高潮。

剧情角度看,《怖谷鸟》在个别情节处理和气氛营造上还是成功的,亨特·莎弗饰演的个性少女身上的中性气质和叛逆精神也得到了鲜明的展现。

但影片后半段“放飞”的剧情和试图在科幻和心理色彩的情节中提升影片主题的尝试都让《怖谷鸟》多少 显得有些故弄玄虚。

影片片名“Cuckoo (布谷鸟) ”指的正是那个会把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的巢里,假他人之手养育自己的后代的鸟类。

这个隐喻与影片最终揭露的黑暗真相确实有关,但这种围绕一个核心概念刻意打造相关情节、然而最终又逻辑崩塌的设计实在是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单单对比今年的同类项新片,《长腿》里的“长腿”、《咒物寻凶》中的诅咒物品、《噬血芭蕾》里的绑架案、《》中的神秘生物、《无瑕修女》中的修女怀孕,都是在一个颇有噱头的概念上生发剧情。

《咒物寻凶》

无论是超自然的力量,还是神话中的鬼怪,亦或是宗教色彩的介入,均与单纯强调恐血腥暴力的刺激效果不同,当代恐怖片转而追求更有“后劲”的叙事策略。

此种创作策略的转变当然是与观众们的口味变化同步的,也可以说,是更符合当代观众的感受的,那些看似离奇的设定,往往是以更隐晦的方式折射了现实中的种种异化和环境压力。

但与此同时,也很容易掉入“装腔作势”的陷阱。

尤其是流媒体的入局,较低的投入、较短的周期就可以迅速炮制出一部看似“高概念”的作品,可皮囊之下却往往只有苍白无趣和重复的内核,观众见识几次后便会快速“识破”,也就容易陷入口碑负评。

最近连续口碑扑街的《长腿》《乌鸦》《》等映前“好评”映后垮塌的新作,无疑都在啪啪打着那些认为“小成本+恐怖片”就可以轻松制作爆款的人的脸。

单纯的恐怖恶魔或者血腥杀戮的电影很难获得大量观众的认可,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充满大量含混情节和一惊一乍效果的作品,也免不了被观众嫌弃。

在更追求碎片化和告诉消费的时代,短小精悍的恐怖/惊悚片很容易吸引人的关注,也是当下值得重新重视和开发的类型。

那问题就是,在这股小潮流中,我们还能“淘到宝”吗?

本月底即将上线的《罗斯玛丽的婴儿》的前传作品《7A公寓》,以及下个月的《危笑2》大概是最近最值得期待的新作,前者是罗曼·波兰斯基的经典作品在时隔50余年之后的前传电影,后者则是2022年热门作品的续集。

再往后,今年还有改编自史蒂芬·金小说的《撒冷镇》,以及我们此前聊过的年底重磅《》。

《撒冷镇》

期待归期待,正如前面所说,无论是经典恐怖IP还是新时代原创,在简单感官刺激和深层的追求之间如何找到平衡,才是最难的问题。

对于今年已经被各种话题恐怖片“忽悠”了的观众来说,剩下的时间里,希望还能有一部真正意料之外、让人惊喜的佳作出现。

山花烂漫的背后,是奔赴山海的她们

踹飞、救人、锁门!

一连串勇猛操作看得人刚想叫好,就被下一秒的翻车给逗笑:

逼仄山路连掉头都透着刚上手的不稳,被逼急了甚至能学会带人……一起摔倒。

连后座的女孩都忍不住发问,她倒够嘴硬:“能不会骑吗?好久没骑了!”

懂得都懂,救人要紧不能露怯,装也要装得无所不能!

听到别人在背后偷嚼舌根,她不生气也不回避,就冷不丁从中间冒出个头,笑嘻嘻打趣:“又搁这咒我呢?”

六个字让两个大男人为她羞红脸,so easy~

学生受伤,她在背地里百般恳求医生缝合轻一点,一到人跟前就板起了脸,凶巴巴地威胁:“多给你缝几针,不长记性!”

单拎出这些片段是不是很难猜出她就是张桂梅(宋佳 饰)

我懂,因为太亲切、太生活化了,近得像我们身边某个邻居,而不是那个被百般描摹过的遥远形象。

而这正是《山花烂漫时》最鲜明的独特之处:

它层层破开包裹的茧,还原一个个真实生动的人。

像一只蚌张开自己的壳露出柔嫩内里,让人惊喜,更想珍惜。

看,她和她们

对于张桂梅,我们并不陌生:

创建全国第一所免费女高,被多年病痛折磨得身躯瘦弱,却依旧在学校最早起、最晚睡,让上千名女学生考上大学离开山区……

看过《山花烂漫时》后却愈发觉得,很难再用一句笼统的话概括张桂梅。

她有和我们印象里一样坚毅温柔的部分,但还有更多出乎意料的可爱之处。

她爱护孩子。

听说谷雨(兰西雅 饰)要办退学,她追上门问缘由,苦口婆心劝其继续念书,拍胸脯承诺学费生活费包在她身上。

县里发给她服装费,她全拿去给儿童院的孩子们买了电脑和肉。

对自己总是能省则省,“我又不是靠穿啥当的代表”,对孩子们却是该花就花,抱着电脑欢欣雀跃,“不能让孩子当睁眼瞎”。

她战斗力也强。

以一己之力堵住前往谷雨家的迎亲队伍和媒婆,面对对方“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道德绑架,被她一句“你这违反《婚姻法》”就给怼回去。

谷老三打谷雨,她一头锤就能把人顶飞,紧接着就是劈头盖脸一顿臭骂,甭管动口还是动手,谁也惹不起护犊子的她。

最有趣的是,她头脑还相当灵光,执行力超强。

筹建女高时其他人都想图省事儿,劝她在南中里分出几个女生班凑合凑合得了,美其名曰让她“捡现成的”。

她倒会想办法,在南中旁边选好了块教育用地,教学楼宿舍楼就在这建,建好以后还方便借用南中的食堂和厕所,这不更符合“捡现成的”吗?

上一秒领导刚松口,下一秒她就立马叫人进场开工动土,一分钟都不耽误。

一句“反正是捡现成的,咱就挑大的捡、好的捡”乐得我拍案叫绝,好一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这叫什么?

这就叫向上管理啊!

众所周知,建女高不可能一帆风顺,但这个过程里具体闯过了多少关又鲜为人知。《山花烂漫时》最真实的一点就是从不回避矛盾和难题,它明明白白地让大家看到,张桂梅是如何关关难过关关过的。

比如,我们能看到张桂梅“追名”又“逐利”的另一面:

去党代会的飞机上,一听说邻座是企业家,立马态度热络了起来,夸完就拿出小账本:“您要不也捐点?”

她努力筹钱,大胆在党代会上发言,因为只有足够被重视、足够有钱,建女高的事才会有进展。

她深知,办一所让山里的女孩免费上学的女高,需要比普通学校多得多的资金,更需要所有人不遗余力的支持。

没钱,没人,没学生,摆在理想面前的现实难关,足以让孔乙己脱下长衫,让张桂梅厚着脸皮拉来局长站台。

县教育局局长被张桂梅水灵灵地拉来,成了女高招聘教师的金闪闪“招牌”

再比如,和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张妈妈”不同,女高建起前,我听到很多人称她为“疯女人”——

在她刚回来没歇两口,又马不停蹄出了门,嘴里不停念着“谷雨那么小个子顶不住”时。

在谷老三仗着自己是亲爹,关起门来打女儿,她翻墙越门冲进厨房拽开谷雨,一头顶飞谷老三时。

我很能理解她的“疯”。

面对劈头盖脸倾轧过来的贫苦命运,没点豁出去的狠劲儿怎么带女孩们破局?

仔细看,不光张桂梅,每一个想要挣脱困境的山区女孩身上都有这份倔强与顽强——

谷雨听见疯新娘高喊一拜天地,顿悟认命只会重蹈悲剧覆辙,终于下定不嫁人要读书的决心。

她敢于抄起一瓢冷水泼醒烂醉如泥的父亲,勇敢坚定地说出:“我不要这个活法。”

年幼养家、辍学出嫁、怀孕生子、劳作一生……大山里的女性好像只能过着被这几个字眼串起的雷同一生,每一个试图跳出既定框架的女人都会被冠以“异类”标签。

台词中反复提及的“疯”,让人忍不住想问,为什么要用这样刺眼的字眼去形容努力改变命运的女性?

明明女性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谁又有资格决定山的形状?

逃离是她们发自本心的主体力量,反抗则是困境中人最该有的奋勇向上。

破开污名化“疯女人”的茧,还的是「女性力量」的真。

闻,浓烈香醇

老实说,《山花烂漫时》播出前,我最担心的就是它被拍得像“白开水”:呆板无聊,挑不出错,但也咂摸不出什么滋味。

但没想到,它竟然是坛醇厚佳酿,一开盖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刺激辣味。

不信?

且看这剧镜头语言有多精巧,讽刺有多老辣——

印象最深的是谷老三,他一出场,旁人就说他“酗酒成瘾,整日睡在猪圈”,镜头也始终把谷老三和猪相关联,何尝不是一种“缺失理性”的暗喻。

这讽刺得还不明显,于是后面又跟了组鲜明对比:

谷雨喂猪,黑猪等不及她倒空猪菜就争相抢食,她敲打着呵斥:“抢!还抢!”

下一镜,死猪般睡了半集的谷老三睁开眼,一眼盯上张桂梅临走时留给谷雨念书的钱,瞬间活了。

默不作声爬起,把钱一数,揣兜、甩手,潇洒走人,又去买酒。

先是为了三万块逼女儿退学嫁人,现在连老师给女儿的学费也要抢,是何等的贪婪成性。

谷老三走后,镜头沉默地从他的背影转向大快朵颐的猪,谷雨还未曾发现,但我们已经提前为她感到绝望与痛心。

还有张桂梅第二次去敲谷雨家门,正赶上谷雨向父亲反抗,自己要去念书不嫁人,被谷老三毒打。

整个山区黯淡得像裹了一层灰,张老师的明黄色头盔是镜头里唯一亮色。

她听见屋内惨叫,使劲拍打着铁门,院子里堆积的酒瓶如一座山,沉默地阻隔着她。

那是酗酒父亲的象征,也是压制谷雨的落后思想的具象化。

生猛的辣只是这坛酒勾人的第一层,再往后看,还能品出更多百转千回的复杂余味。

比如我特别喜欢的一点是,剧本用一种幽默且温柔的方式展现了人物弧光——

原本不理解张桂梅为何如此拼命的马县长,亲眼见到被迫辍学的小女孩一边在家中饭馆帮忙一边努力自学,心中翻起千层波涛,下定决心加入女高建校的队伍。

张桂梅“请客”,他来之前说是鸿门宴,发誓一口不吃,下定决心推进女高工作后,他一口接一口地吃。事后被周局长打趣“吃人嘴短”,后悔也来不及咯!

吃货属性包裹的心软与善良,多么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还有蔡工头,不了解张桂梅时他大放厥词,还恶意揣测她的办学动机,后面确悉女高有教育局背书、见识到张桂梅的正直为人后,又180°大转变,积极送女儿入学。

这种大幅转变很容易被拍得尴尬,可是镜头巧妙地拍出了他的多面性:

刚骂完张桂梅、跟谷雨打完架,镜头一转,看着他极具喜感的豁门牙,谁也没法把他归为“反派”。

而且这里镜头只放了谷雨受伤的结果,完全没有她挨打的过程,特别好

一句“我这个人运气不好,觉得天上掉馅饼掉不到我手里”,瞬间合理化他的人物逻辑,让人明白为什么他总有诸多猜忌。

这种小人物就很贴近现实,生活里大部分人即使不配合,本质也并没那么坏。我们需要的不是剑拔弩张的善恶对立,而是化干戈为玉帛的生活智慧。

《山花烂漫时》没有片面地将角色塑造成简单的正反派二元对立,而是用生活的细节耐心雕琢每一个角色,在高品质和可看性之间,寻求到了两全。

破开旧印象“正能量”的茧,还好作品见用心的真。

听,回响声声

几集看完到现在,张桂梅在党代会上的发言依旧让我印象深刻。

她的话特别朴实,也特别动人。

她说,她带过的班里辍学的全是女孩。

重男轻女落后思想根深蒂固的大山里,一代代重复着被牺牲的悲苦命运的,都是女孩。

她说,没读过书的女性会怎样过一生:

被问路的男人拽一下衣服就觉得脏了,去寻死了,丈夫觉得丢人,也去寻死了;

不懂医学的婆婆坚持用土法接生,害得产妇大出血,临死前想见一面丈夫都被说晦气而遗憾离世。

当大山里的女孩们以为山的外面还是山,她们便会习以为常地在苦难里打转,连往外探一探的勇气都被磨光。

唯有教育,可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张桂梅就想让她们知道,生活可以有别的路走。

回看开头那段骑摩托,又何尝不是一次“走上新的路”?

没骑过车的老师,雄心壮志想要建立第一所女高,带着第一次坐她车的学生,歪歪扭扭地从这条蜿蜒的山路冲出去。

“你敢不敢坐?”“敢!”

她们胆战心惊,她们无比英勇,向着崭新的未来。

只要推着一个女孩走出新的路,就会有更多女孩向那条路涌去。

让山里的女孩看看外面的世界,也让外面的世界看看她们。

在教育逐渐被异化为焦虑和攀比的当下,张桂梅和她的学生们,让我们久违地看到,回归本质的教育。

这所建在大山里的女高提醒着我们,教育还有更宝贵的意义:

消除愚昧,扶贫救人。

追剧过程中看到有人发问,为什么一部传记剧不聚焦张桂梅,还要拍那么多其他人?

我想,这恰恰是《山花烂漫时》懂得为什么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张桂梅:

如今,光靠高喊口号已经很难有效传播榜样精神。

翻看观众评价,最打动大家的往往是那些更真实立体的「人」。

动人的纪实题材是会洞察到大众情绪的,鲜活群像、生动故事、幽默笑点都是传递内核的方式,是一场与观众面对面坐下来的交流与沟通。

观众想看到的是真正能够打动人心、扩大影响的口碑之作,不是拍完就被束之高阁的。

破开刻板化“树榜样”的茧,还教书育人的真。

一个真实的女性榜样能够鼓舞更多女孩努力学习向上攀爬,一部破圈的剧集同样可以鼓舞更多观众关注女性困境、支持女性受教育。

而这,或许也是这部剧想表达的:

一座女高建在了华坪,更多女高建在了观众心里。

尺度爆了,情感浓度也爆了

电影看完许久,仍有两个画面萦绕在我脑海。

一个是几近崩溃的妻子脱下睡衣,指着腹上的刀疤和密密麻麻的妊娠纹,泪光如刺,扎在人心。

一个是故事尾声落下那支签字离婚的笔,写下的终于不是“大团圆”结局,而是难得不劝和的勇气。

像崩了太久的绳,抻得越紧,松口的那一刻越觉得释然。

今年中秋档最具厚度,也注定拿捏观众情绪的一部——《祝你幸福!》。

敢写,敢拍,敢说。

既有摧心的真实,亦有洒脱的力量。

01

刺痛,是《祝你幸福!》最先涌上来的观感。

片名带着“幸福”,没想到一上来就反差拉满,完全打破我的预期。

和其他主打“煽情”“催泪”的影片不同,它甚至不愿先构建一个舒缓温馨的“饵”,诱人深入再一点点将美好打破。

而是直接将人拽进深海,无数道浓烈情绪劈头盖脸砸过来,糟心事一件接一件,生活的低谷赫然眼前。

开场就在民政局,罗宇(肖央 饰)和白慧(宋佳 饰)面对已然施行的离婚冷静期有些无力,30天后还得再来。

回到家,半身不遂的老母亲摔倒在地,尿湿裤子不说,一查监控居然发现保姆偷偷殴打老人。

去保姆公司大闹一场被报警,去公司又被警告“一年没开单”,为了钱,也为了保住工作,罗宇接了别人避之不及的难打案源。

离婚、养老、失业,放别的片里能演满两小时的中年危机,在这只够起个头。

我的心噌地提了起来:后面肯定埋着更大的。

果然,这场麻烦官司出现后,故事的核也露了出来:失独家庭的困境。

委托方是一对老夫妻,秦志远(倪大红 饰)和闫丽(吴玉芳 饰),他们的儿子儿媳遭遇车祸,儿子去世,儿媳成了植物人,但小两口留下了一个冷冻胚胎,老秦想通过打官司要回胚胎归属权。

秦家最看重生命延续,儿子生前,他们就习惯性催育,儿子死后,他们更是把所有盼头系在那个小小胚胎身上。

难题在于,亲家母夏美云(吴越 饰)不同意。

夏美云的出场戏就够狠,带着几分决绝的血腥气——打着争胚胎的电话时,一枚节育环正从她体内取出

她亲身体味过生育之苦,自然更在乎女儿王冉的身体。

当初王冉做试管她就不同意,现在女儿还没醒,就有人打起胚胎的主意。是想抢王冉辛苦留下的东西?还是觉得王冉再也醒不过来?

在两种价值观的冲撞下,“冷冻胚胎”这个切入点就显得尤为巧妙和锐利——

胚胎连接着婚与育的两头,也捆绑起三代人的关系。

一代人戛然而止后,老一辈拼命争夺所有权,等同于捍卫与孩子的最后一点联结,谁也不可能放弃。

同时参与这场角力的还有罗宇和白慧。

随着胚胎案愈打愈烈,他们的婚姻也逐步袒露出真正痛点:

原来白慧执意离婚是因为她曾生下一个女儿,叫小螺丝,某天爸爸和奶奶带小螺丝去海边玩,小螺丝溺亡,才有的后来奶奶半身不遂、夫妻感情破裂。

罗宇总被外人质疑没有孩子不懂父母心,可本质上,这对夫妻又何尝不正深陷失独之痛?

最大的不同可能是,王冉那场车祸已经过去两年之久,而小螺丝的死才过去几个月。

所以相比另外两家,罗宇和白慧还处于更应激的状态:

他们互为敌人,罗宇去医院询问试管失败是不是因为王冉身体原因,会被白慧听成暗示“生育只是女人的责任”,把她的付出也当做理所当然。

他们也是战友,会真心说出“如果咱俩之间只有一个人能走出废墟,我希望是你”,会在深夜溺入同一片痛苦之“海”,成为彼此唯一浮木。

三组家庭、两条失独线,就这样交叉填补,缠绕生长。

越长越茂,越缠越紧,撕破皮肉露出血淋淋的内里。

最后那场官司打着打着,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老秦夫妇和闫丽在争夺胚胎所有权,还是罗宇和白慧在争一个对错。

但我们无法责备其中任何一人。

他们只是被悲剧的命运搅在了一起,像一团毛线被眼泪浸湿缠成死结,让人仅仅旁观,就已经足够无奈与痛心。

坦白说,在看《祝你幸福!》之前,我是有一定预期的。制片人尹露曾参与电影《妈妈!》《送你一朵小红花》,还与编剧游晓颖合作《我的姐姐》,几部作品都曾给我会心一击。

她们擅长捕捉那些源自骨血、偶尔撕扯却难以割裂的关系,呈现女性的困境乃至所有人的困境,也肯定人的道德力量和生命韧性。

极难得的,我能在这些电影里看到大银幕上稀缺的人性灰度,也能感受到克制却饱满的力量。

而《祝你幸福!》,再次拓宽我对国产电影拍婚姻、拍两性、拍社会议题的想象边界。

男女老少,生、老、病、死,影片中涉及的议题现实至极,又尖锐无比,更与你我息息相关,因此格外具有社会意义。

而且主创在掰开揉碎这些议题的同时,没有任何说教之感,只传递真切的痛与深刻的理解,这才让影片的后劲儿格外强烈。

02

《祝你幸福!》独特的不只极具现实性,还有它大胆地玩儿起了非线性叙事

就像剧本前期刻意隐下了小螺丝的去世,只拍罗宇白慧闹离婚。

但仔细看,家里处处残存一个新生命的影子:堆满母婴用品的杂物间、随手翻出的婴儿隔尿护理垫、阳台没摘的儿童挂钩……

很多地方第一遍看会觉得有些奇怪,知晓原因后再一回味,才能理解当时他们为何是那种反应,后知后觉被心碎击中。

这种叙诡特别考验演员,在观众还不知晓前因后果时,得靠演技直击人心,把旁观者“暴力”拽入他们的情绪里。

也特别考验观众,太多情绪、太多信息藏在了波涛汹涌的剧情表象之下,需要注意细节才能猜到真正暗示。

有些人的崩溃在明处:

比如,白慧出现过好几次耳鸣,在罗宇劝她“得允许别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漩涡里走出来”时、在自虐般地承认自己做不到“放下过去”时、在从梦中哭着醒来时。

一直到很后面我们才和白慧一起顿悟,那不是耳鸣,是她的女儿在海浪里哭。

宋佳太绝了,她演出了那份声音的心理痛感

有像被晃了一下的空茫停顿,有细密如针扎般的尖锐刺痛,要靠耳光获得短暂清醒,也有排山倒海而来的猛烈钝痛,砸得人分不清虚实。

每一次声音响起,疼痛出现,都提醒着白慧忘不掉女儿。

秦志远会登录儿子账号,假装儿子口吻和自己聊天,黑暗的房间里只有屏幕映出他的眼泪,那是照亮他唯一的光;

闫丽更是重度抑郁,整天错觉儿子还在身边;

就连看似坚强的夏美云,也会在一瞬间失去理智,悲愤诅咒:“她是我一口奶一口血养大的,你们全家去死”……

唯独罗宇,好像最没心没肺。

听到离不了婚时白慧心如死灰,他反而翘起嘴角,回去还记着买份小龙虾;

只有在说“我有过(孩子),她死了,你满意了吗?”时,纠葛出了一张半哭半笑的复杂面庞。

最情绪外露的一场戏,是重回小螺丝去世地,他独自把眼泪流向大海。

他不痛苦吗?

且看几处细节——

路过车里的小女孩,他挪不开的眼藏不住的伤;

人后,他鼻青脸肿醉倒路边,人前,他又装成没事人去安慰白慧;

当秦志远说闫丽停药了,因为“不吃药能看见儿子”,罗宇点头表示很能理解:“谁说不是呢?”一转头,他就躲在车里服药。

他生了什么病?

全片始终没有明写,但我们隐约可以猜到:微笑抑郁症

他如此共情闫丽不想吃药,可能他也已经出现幻觉,在靠吃药缓解,说明病情非常严重,只是镜头前我们看不出来。

像极了这个病的特征:伪装性强,不易察觉。

越聚焦细节,越考验演员能否深入角色内心,将人物底色精准表演给观众,普通演员很难做到这一点。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本片要集结如此多实力派演员:肖央、宋佳、倪大红、吴越、吴玉芳、周依然……

如果命运被悲剧拧成了一团乱麻,他们就得做耐心拆开线团的人。

从这世间庞杂的情绪中,找出最动人的那根。

品尝它,成为它,传递它。

03

可贵的是,在拆解生活的乱麻同时,《祝你幸福!》并不极端煽动,它保留了那些让人感动的部分

在老秦夫妇和夏美云大声争吵时,白慧有个捂住王冉耳朵的小动作,哪怕王冉成了植物人,她也不想王冉面对如此狰狞的攻讦。

罗宇主动自省过去没有做好真正当父亲的准备,他悉心照料一窝小猫长大,修补对女儿的遗憾,他过去不够好,但他未来想试着做得更好……

特别喜欢影片slogan提出的“幸福主义”,每个人都有权力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但每个人的幸福不是同样的东西。

许多贯彻全片的细节里都写着幸福的不同形态——

闫丽的抑郁症躯体化表现为幻觉,她会看见不同年龄段的儿子在身边出现,有时是小孩,趴在爸爸背上,有时是大人,牵着王冉手。

她忘了儿子的死,却还记得他爱吃苹果。于是闫丽反复在削苹果。

海边墓碑,她放在儿子墓前的苹果上缓缓划落一滴雨水,像天空也在替这位母亲落泪。

王冉病房,她崩溃叫嚷着“我没有害他们”并抄起一把水果刀疯狂自伤。

苹果承载着她的母爱,也凝聚了她的愧疚。

所以最后当秦志远和闫丽终于接受了生命消逝不可挽回,家里的苹果也终于不必再削给虚空的念想。

对于他们,幸福是分吃一颗留给自己的苹果。

夏美云在女儿植物人期间饱受煎熬,熬到她甚至认定自己得病是“老天的惩罚”。

她想过就此放手让女儿离去,也想过不做手术迎接自己的死亡。

但最终她和女儿并肩躺在了一个病房。

对于夏美云,幸福是重拾活下去的希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象,气球。

气球第一次出现是在失独家庭互助会的心理治疗,把给孩子的话写进气球,最后将气球放飞。

其他家庭都照做了,只有罗宇把气球带回了家。

直到全片最后一个镜头,红气球终于离开了阳台,飘飘荡荡飞向远方。

对于罗宇和白慧,幸福是放飞过去继续向前。

整部电影就像一个漫长的疗愈过程,让人相信即使生活会有低谷和风暴,我们也能从过往的乱麻里凝出经验,织成一件暖心的毛衣。

这两年流行一句话是“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看完《祝你幸福!》我却觉得可以换个角度,就像歌词里唱的,“去爱终将失去的爱吧”

是的,也许有的关系终将走到告别,如树叶生长又飘零,但这份爱本身的价值不会消逝,它曾真真切切地陪伴两个投契的灵魂,滋养那一程的生命。

说到这里,我觉得电影的敢拍不仅在于呈现议题,还在于留下一些正面的人生思考

认真决定自己的生育观和生活观,注重和父母子女之间的沟通,主动和爱人一起承担家庭责任,关怀每一个人的情绪,无论亲人还是自己。

就像《妈妈!》《我的姐姐》《送你一朵小红花》都曾聚焦那些真实存在却总被忽视的群体,《祝你幸福》也展现了现实题材的社会意义,传递了“看见”的力量。

它真正正视隐秘的女性生育损伤,和长期被忽视的失独家庭创伤。

电影市场需要这敢拍敢说的力量,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电影,去提醒我们正视生活,从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以及对幸福的感知力。

不必粉饰弱化苦难,也不用消极以待沉溺于悲伤缅怀。

允许牛奶打翻,允许自己犯错,允许人生从废墟出发,一点点重建秩序。

人生好难,所以祝你幸福。

理想主义无价,《里斯本丸沉没》没有沉没

“我特别感谢历史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填补了一段历史的空白。”在一席的演讲中,方励动情地说。

这是方励近十年投入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他本人所说“自己这一生中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拍摄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很多观众或许已经知晓了这样一段历史——1942年,一艘押送了英军战俘的日军运输船被美军鱼雷击中,在我国东极岛海域沉没,东极岛渔民舍身救人的故事。方励用自己的双脚在这十年间找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当事人及其亲属,试图还原这段被遗忘的历史。

上映9天,截至毒眸发稿前《里斯本丸沉没》已经取得825万(含预售)票房,灯塔AI预测总票房上涨为1304.8万,对于纪录片来说,已经是一个颇为可观的成绩。豆瓣开分9.2,更是让它一举成为了今年目前为止评分最高的院线电影。越来越多人,正在看到这部心血之作。

(图源:灯塔专业版 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而过去这十年当中,影片拍摄背后的艰难旅程以及每一位为这部佳作振臂高呼的同路人,同样值得被讲述。可以说方励导演成就了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作品,9月13日下午,阿里大文娱新总部600余员工集体观看了这部电影,致敬理想主义。在市场环境艰难的最近几年,挑战巨大的当下,行业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刻都需要这种关乎初心与勇气的投注,也呼唤更多理想主义的情怀和担当。

这不仅是一次理想主义的感召,也将让更多文娱从业者深入思考坚定信念,从而明晰自己从何处来,并将去往何方。

一件难而正确的事

在方励看来,拍摄《里斯本丸沉没》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在一席的演讲中,他详细讲述了拍摄这部影片的始末。

方励最初是在2014年与韩寒拍摄《后会无期》时,在东极岛上得知此事。作为一位地球物理学者,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带领勘探团队寻找到里斯本丸号的遗骸。

方励一席演讲(图源:微博)

由于与史料记载的坐标出入较大,这项工作耗费了不少功夫,但好在圆满解决。之后,听说曾参与救援的一位中国渔民和两位英国幸存者虽尚在人世但已年事颇高,方励深感时间紧迫,便马不停蹄地开始尽可能寻找所有当事人及其后代,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故事。寻人的过程并不轻松,单在英国报纸上刊登广告,一个月就花掉了近200多万。

《里斯本丸沉没》剧照(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寻人、拍摄的过程虽然艰难漫长,但制作阶段难度更甚。恰逢疫情来临,影视行业陷入低迷,加之方案的反复调整,期间花费颇多,方励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房产变卖,以全身心投入影片制作,“我们花的功夫,我们花的投入,不管是人力、智力和资金,就跟你们看《流浪地球》和《变形金刚》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们把它做成风格化的了。”

不少人问方励,这么做值得吗?他说,太值得了,生命没浪费,这十年老方是赚大了。

对方励而言,坚持十年初心不改的原因很简单:在这场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是目击证人,有义务去重现它。而方励同时是学地球物理的人和懂电影的人,他既知道如何搜寻到里斯本丸,也知道如何通过大银幕的方式把它介绍给全球观众。“如果我不做,我就是历史的罪人。”方励表示。

(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对观众而言,为了《里斯本丸沉没》而走进电影院的价值也很明确:既是因为这段历史不该被遗忘,也是因为这种理想主义的精神不该被埋没。

而对行业来说,《里斯本丸沉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同样有弥足珍贵的意义。在电影市场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从业者总在忧心观众对电影的兴趣,忧心电影是否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不再重要。这个时候去做一部“不考虑卖点”的电影,一部回到电影艺术的初心、去完成它社会提醒或社会纪录功能的电影,尤为需要魄力。

《里斯本丸沉没》剧照(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方励的大义之举,也得到了整个行业的积极响应,众多电影人纷纷站出来支持《里斯本丸沉没》。韩寒、贾樟柯、李玉等知名导演向大家郑重推荐这部电影,邓超、冯绍峰、李梦、马思纯、王俊凯等一众演员也都集体打call。电影媒体、行业KOL更是主动发声,对《里斯本丸沉没》提供友情支持,希望这样一部真诚之作不被淹没。

在行业的接力之下,《里斯本丸沉没》实现了连续五天的单日票房逆跌,连续七天的预测票房攀升,每日都能在微博收获多个热搜话题。对于一部纪录电影而言,能取得这样的关注度着实不易。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理想主义的胜利。

理想主义无价,星星之火燎原

《里斯本丸沉没》正在被更多人看见的背后,也离不开一群有情有义的同路人支持。

据悉,影片的主宣发方阿里影业便是在项目艰难之际主动伸出援手。在市场大盘颇冷的当下,愿意选择为这样一部小众的纪录电影垫资宣发,足见阿里影业的魄力与情怀。而从更深入的层面来看,这其实也与阿里理想主义的精神底色,以及阿里大文娱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小人物、真英雄、大情怀、正能量”的内容价值观相契合。

方励导演采访盟军战俘后代(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无论是方励破釜沉舟的义举,还是影片本身所传递出的内容气质与精神内核,都与“小真大正”的价值信条紧紧咬合。在里斯本丸号上,每一位罹难的战俘和舍身救人的中国渔民,都是战争时代下如尘埃般的小人物,但他们的所做所为,却真正担得起“真英雄”之名。选择让这段历史重见天日的方励,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大情怀,而这份情怀正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正能量,也是真正能够与观众实现同频共振的内容基石。

《里斯本丸沉没》剧照(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在以实际行动助力影片宣发的同时,阿里大文娱也希望能够由此片出发,激励每一位文娱行业的从业者。

日前,阿里大文娱组织了一场特别的线下观影,当天现场有近600名阿里大文娱员工集体观看了《里斯本丸沉没》。方励导演还专门拍摄了视频向阿里大文娱、阿里影业表示感谢,他在视频中提到,“非常感动的是,阿里大文娱、阿里影业的小伙伴们加入了我们的战队,跟我们一起并肩护送和推广这一个精彩的、震撼的中国故事。”

据了解,接下来阿里大文娱还将连续组织10场《里斯本丸沉没》的放映活动,邀请更多的阿里同学共同了解这段历史,感受这份精神。“作为文娱行业里的一家公司,阿里大文娱被方导的理想主义和情怀深深打动,组织这场线下观影,既是向理想主义致敬,也是激励我们自己。”阿里大文娱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人的理想主义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一起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而对大文娱来说,理想就是推动中国影视工业化进程,提升中国影视制作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这场特别的观影也让每一位参与的员工深受触动。优酷纪录片负责人韩芸表示,这段82年前的历史让观众看到了跨越国籍、跨越民族的正义之光和人性之光,这就是理想主义的价值。“每个人都在追寻心中的理想主义,在我看来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战友彼此给予力量,做着有意义的事。”

导演兼制片人方励(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阿里影业制片人汪思雨直言“这是一部值得被更多普通观众看到的电影”。“做电影如果没有心中的执拗与热爱的话,可能会被很多困难打倒。理想主义不是单纯的感动自己,它是我们怀揣着一个梦想,在做打动自己的事儿的同时,去感染到身边的观众们,让他们真的愿意去走进电影院一起去感同身受,领略这份感动。”

在分享自己感想的同时,汪思雨也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入行了十年的电影人,对于未来持续做出好内容的愿望与决心。“我们要拿出我们实打实的真心,讲出一个真挚的故事,同时我们也得尊重观众,尊重这个市场本身的一些运营状态。我见证过电影好的时候,我也相信我会再次看到它辉煌的样子,它的辉煌需要我们这一代的电影人一起去实现,我觉得这颗初心是不变的。”

照盟军战俘后代在沉船坐标海域祭奠亲人(图源:微博@电影里斯本丸沉没)

影视从来都是一项集体的艺术。对于创作者个体,《里斯本丸沉没》所传递出来的是一种为了好内容奋不顾身的信念,但对于平台和行业来说,这更是一种使命、担当和责任。时至今日,中国影视行业的崛起需要的正是这种理想主义的精神与情怀,是每一位有情有义的从业者一起来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是全行业共同努力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工业水准的不懈探索。

“戏痴”顾浩然,擎起一根蜡烛

“饲虎”归山。

张耀从警局回到豪宅,来到奄奄一息的“父亲”面前。

昔日毒辣猖狂的毒枭穆坤在死亡脚下不再设防,将家底和盘托出,但他没想到,眼前“唯一的骨肉”正是最痛恨他的复仇之人。

张耀不动声色逼近,眼中冷意如刀,一句“我不是你的儿子”,杀人诛心;再一句“你的贩毒集团将会成为你的陪葬品”,送上最讽刺的墓志铭。

故事说到这里,大仇得报,爽感拉满?

别急,情势再次陡转——

律师当众宣布遗嘱,穆坤已将集团传给“亲生仔”(假冒版),话未说完,一枪爆头。

争权夺位的人,来了……

短短几分钟,一波三折,一颗子弹拉开又一轮疯狂的大幕。

电影《重生》的快节奏、多反转,可见一斑。

吸引观众的还有人物群像——张耀退役特种兵爆改大佬私生子,与缉毒队长安渡联手做局,局中人还有卖命求生的“毒虫”巴莱、穆坤充满野心的养子赫塔等等。

而我与《重生》的编剧之一顾浩然的对话,从律师一角开启。

谁?

没错,就是前文中被爆头那位。

顾浩然说,他知道观众的注意力不仅会聚焦于主角,案头工作必须做到极致,比如寥寥几个镜头的律师也拥有自己的人物小传

在犯罪集团之中,“他有一种单纯而偏执的忠诚”,“明知道必死,却还是在最后关头站在了穆坤和他继承人的立场。”

顾浩然觉得,“在那么一个炼狱一样的环境里,有一个这样的人挺有趣的。”

有趣,在于打破常规,也在于在观众心中埋下追问和浮想的种子。

当然,还有另一个有趣的点:这位律师正是由顾浩然饰演的。

子弹

截至8月31日,电影《重生》票房已突破3亿元,在这个有点冷的暑期档,它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重生》是编剧顾浩然和导演、编剧兼领衔主演马浴柯的第三次合作。

顾浩然形容自己和马浴柯很投缘,两人生活中意气相投,审美有同步感,创作上也惺惺相惜,相互推动。

上一部合作电影《怒潮》,马浴柯曾透露是“前后六次准备开机,六次被迫叫停”,顾浩然始终与他一道泅渡这条湍急的巨河。

《怒潮》于去年底上映,以黑马之姿跑出2.29亿票房。

回忆起那个黑吃黑硬碰硬的犯罪故事,顾浩然认为最重要的是电影的魂儿——“反抗”的主题贯穿始终。

同时,他也吸取了一些经验,用于升级《重生》的文本创作。

比如,一上来就交代了张家辉饰演的张耀的背景,“先让观众有抓手,再进入故事。”

更重要的升级,或者说,更进一步的探索,在于故事概念和题材上的微创新

尤其是前者——在顾浩然的描述中,我找到了观影时毛骨悚然的源头。

“一座毒枭与贪腐官员只手遮天的罪恶都市,上面歌舞升平宛若天堂,下面苟延残喘如同地狱。四通八达的下水道就像是毒枭的触手,将吸毒者的家属们当成血袋吸食。这些家属像蝼蚁一样生活在下水道,如同一座蚁巢,但最后这些蝼蚁正是借助了这些触手推翻了贩毒帝国。这就是我们最初的概念。”

疯批重生文+高端复仇局的爽感Buff只是表层,《重生》中有对人性的深剖,有对欲望的审视,底层逻辑则锋利又不失温度:在人吃人的罪恶帝国中,在“顶层”制订的游戏规则下,最渺小的人是否可能完成反抗?以愤怒为燃料,以生命为代价。

基于这个概念展开,能感受到《重生》的血液中流淌着强烈的情绪。

顾浩然坦陈,情绪的奔涌、贯穿也算是“我们的风格”。

在写剧本时,三位编剧做了很多功课,包括采访缉毒警、吸毒人群,看大量真实纪录片,实地勘景等。

电影里许多骇人的画面和情节,都有据可考。比如开场时的犯罪链条蒙太奇,充满暴力与堕落的废弃“黑楼”,还有住满吸毒者及家属与无家可归人群的下水道,搭建灵感来源于拉斯维加斯的“鼹鼠人”。

“可以说所有情节的设置都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有史可查的。就像我们在《怒潮》里的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不为人知的角落,存在着我们难以想象的罪恶。”

做过一些采访后,顾浩然决定把吸毒者家属这个群体作为故事的基石——他们一方面被迫承受绝对的罪恶,一方面坚强求生,但很少有影视作品呈现他们的煎熬。

于是,故事层层铺陈,谜底层层揭晓——第一层是患有绝症的毒枭寻找失散多年的儿子,从而引起贩毒集团内外的争斗;第二层是张耀与安渡携手铲除贩毒集团,很快作为明牌揭开;在狼子野心展露之后,以张耀为首的“复仇者联盟”掀开一角,也揭开故事的核,原来,住在下水道中的吸毒者家属早就联合起来,誓要将贪腐势力连根拔除。

三层翻转,交织着对毒品的滔天恨意和人在极端环境下迸发出的极致生命力。

顾浩然说,电影中的每个翻转都有铺垫。“我尽量让爽感和表达相辅相成,爽感一定是建立在逻辑合理和情绪流畅上的。”

比如最后“下水道群体”集体复仇的翻转,其实一开始就有铺垫,过程中也不断有镜头暗示。包括吸毒者家属被逼债、被欺辱,住在下水道中如入活地狱,尊严和电灯一样被切断。看到这些,便能体会为什么张耀要不惜一切代价,“洗干净这座城市”。

电影的结尾,人们走出下水道,外面是阳光灿烂,而当他们回头望去,下水道里依然是阴暗残破。

这是顾浩然和《重生》想提出的问题:罪恶真的可以彻底断绝吗?

重生意味着新生,是正义精神的永存;重生也意味着再来一次,是欲望和贪念的无限循环。

而当下水道走出的女孩采了两朵花,插在曾被张耀重新点燃的发电机上,又赋予重生新的含义:是希望,浴火重生的希望。

这个没有答案但有无垠希望的结局,是电影人的悲悯。

也许,复仇从不是童话的结尾,而是意志的结晶。

蜡烛

带着已知的结局回首《重生》,会察觉更多幽微的瞬间,指向人性的不同面向。

最击中我的,是张耀、南茜、巴莱亲手编织了自己的结局,他们是组局者,也是歃血者。在用鲜血点燃复仇的火把之后,死亡成了重生的序曲。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出现了两次——“给你讲一个故事”,我曾理解为,这是张耀和安渡作为曾并肩的战友和对方最强大的敌人发出的宣言,也是来自两个世界的对话。

顾浩然提醒了我另一个细节:角色的目光是冲着镜头的,“更像是他们俩试图与观众的交流”。

张耀身背公义与责任,他一早就写好了自己的结局,只是这些经历需要被记录、被传承,当他的目光转向观众的一刻,大银幕前的你我都成了见证者。

安渡在临死前发出的质问,“这个世界原本不就是这样吗”,则是他扭曲而悲剧性的一生的判词。直至死亡,他淬了火与毒的世界观才彻底崩塌。

其他角色的结局同样有着复杂的余味。

比如一心想继承穆坤的赫塔,是被穆坤的雕像砸死的,讽刺力度+max.

而穆坤自己,被疾病夺去了虚无的尊荣,他迫切需要抓住唯一缺失的亲情,去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于是,他主动露出自己的软肋,成就了张耀复仇的突破口。

顾浩然很喜欢那一句台词——“我不是你的儿子,我叫张耀。”张耀褪去沙旺的皮,回归真实的自我,用最平淡也最具烈度的话语对一条生命背后无数的罪恶作出审判。杀人诛心,是因为他和无数毒品受害者的心,早已在刀山火海走过轮回。

仪式感,是我对《重生》中人物命运和结局的直观感受。

顾浩然肯定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喜欢写群像,也喜欢给每个人物仪式感,“不论善恶都是众生,他们的生老病死应该有仪式感,就像我觉得电影就应该去电影院里看。”

顾浩然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出身,大学毕业后他参演了赖声川的《如梦之梦》。

“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

整台《如梦之梦》长达八个小时,除了主要角色,还有几百个构建故事的角色,每位演员分演二十几个。很多演员一开始就好奇:结尾时每个人都捧着蜡烛站成一圈,在故事的最后一起吹灭,有什么意义?

直到乌镇戏剧节,赖声川导演作出了解答。

“他说《如梦之梦》从台北到巴黎,从当代到民国,大家每天都跟观众一起入梦,像在一个轮回中,每个演员二十几个角色,都在完成自己的轮回,且只有一次,谢幕就彻底结束了,第二天重新开始,所以结尾的吹蜡烛就像是在向角色、向今天、向观众告别。听到这些所有人都沉默了,后来每次吹蜡烛都能感受到集体的一种情绪和能量场。”

顾浩然认为,那一天改变了他的戏剧观。戏里,一根蜡烛一个故事;戏外,擎着蜡烛的顾浩然,点亮了自己的前路。

从舞台转做影视,他说本质上没有区别,作为编剧的职责和目标都是好好给观众讲故事。

当然,表演经验对创作有一定助力,比如在剧本写出来后,顾浩然、马浴柯和另外一位编剧灏喆每一场戏都会排演一遍,推敲出最契合的人物台词和动线。

排演中会有忍不住笑场的时刻,但结果总是好的,剧本的节奏、人物的呼吸感在不断调整中有了形和魂。

复杂的人物和人性的角力,是编剧为自己制造的“甜蜜困难”,当写出的角色与好演员双向奔赴,又成就了编剧的成就感。

顾浩然回忆起一个细节,阮经天进组时带了一本书,上来就跟他和马浴柯讨论:死亡是什么?

那一刻他惊觉,阮经天作为演员已经不再停留于对角色表面的塑造,而在追求很深的东西去为角色建构血肉灵魂。

《重生》上映后,很多观众将阮经天饰演的安渡与《周处除三害》中的周处对比,将他们一同归入疯批赛道。

在顾浩然的理解中,这两个角色有着本质的区别。

“周处的癫是于绝境中放飞的,安渡的疯是极度压抑出来的。周处是相对自由的,安渡是被牢牢束缚的。”

“如果周处像一颗随时引爆的炸弹的话,安渡更像是一颗定时炸弹,他强迫自己遵守当下的秩序,是为了建立自己将来的秩序。”

几句话精准地归纳角色的迥异,又肯定了演员的多重可能。

我再次想起安渡那句台词:这个世界原本不就是这样吗?

这个世界原本是什么样子?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轮廓。

做编剧的幸运与幸福也在于此——以笔为翅,可以自由地探索这个世界有多少种样子。

闲笔

与顾浩然聊天,不需要客气的热场或者“商业互吹”。得知我们年龄相仿后,他声音提高八度,“可以敞开来聊了!”

近两个小时的谈话,他的娓娓道来里始终洋溢着大大的坦诚与小小的雀跃。一个“很少有机会与其他创作者交流”的infj,在遥远的共鸣显现之时,敞开了他的心。

谈话渐渐漫无边际,他说起喜欢的戏剧、喜欢的电影、喜欢的作家……这些喜欢都指向同一个起点,亦是同一个终点:创作

顾浩然接下来的创作方向是现实主义题材。“在境外犯罪方面深耕了好几年了,我想后面落地一些,回到现实主义题材,多触及一些社会性话题。”

“还想尝试更多类型的创作,科幻、玄幻、爱情,有新鲜感和创造力的,特别的故事,都可以。”

当然,悬疑是顾浩然不变的心头好。

小时候看的福尔摩斯全集是启蒙,长大后他爱上社会派推理,最喜欢的东野圭吾的故事是《恶意》。

妙的是,他与我聊起东野圭吾的书名。

“我最欣赏东野圭吾的其中一点是他起名字很有艺术。每一个名字都是非常扣题并且揭示答案的,这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技巧。看完他的小说,再回去看名字的时候,会对我形成二轮的撞击。”

对我形成撞击的,则是顾浩然随后说起的,他对于悬疑的理解。

“在我心里悬疑是一种元素,它未必只是一种类型。”

他给我讲了个故事,或者说,抛了个钩子:

“A、B、C三个人在斗地主。A说饿了,B说吃点什么呢,C说包饺子吧。下一个镜头是扣着的特写,三双手各自包饺子,其中一双手往饺子里放了一枚刀片。饺子包好、下锅、出锅、上桌,三人开始吃饺子,这时候镜头下摇,桌下绑着一颗定时炸弹……”

几句话,几个翻儿,轻松勾起我的追问:然后呢?

然后悬念不断堆叠,直至一记惊堂木拍下,在观众心头炸起一道响雷。

顾浩然喜欢写闲笔。

做编剧不久,他进入曹盾导演的《猎狼者》剧组参与剧本创作。

那是一部快节奏、高密度的剧集,短短8集,围绕“盗猎VS反盗猎”打响一场场恶战。反派“狼子”代指盗猎群体,他们性格不同、“本领”不同,却都有着冷酷、贪婪与狡黠的底色。

有个细节是,几个“狼子”在回巢的路上捡了一只小羊,一帮穷凶极恶的、靠盗猎维生的“狼子”竟然给它包扎,然后放生了。当他们回到窝点,“老大”毒鹞子正在做烤全羊,给他们分羊肉……

被放生的小羊是狼子们抛弃的最后的良知,而这份良知同时正在被烈火烹煎。羊肉入狼口,一场你死我活的对决即将上演。

“羊”的惊艳一笔,用顾浩然的话说,是“老天给的灵光”。

“观众就会在这个规则之外,看到一些人性和灵光的东西,这好难得的。”

回忆荡开,才发现更难得而珍贵的是人生的闲笔:

如他看的第一部话剧是王晓鹰老师的《荒原与人》,“当时决定为戏剧奋斗终身了,所以我很喜欢极端情境下人物的挣扎与选择。”

如拍摄现场听的音乐,有《亚瑟王》《新世界》《金钱世界》等电影原声,也有吉田洁的《侍》。撼人的鼓点与悠扬的尺八碰撞交织,“创作感觉是很难言喻的,音乐是最好的桥,它传达了感觉、思想、情绪、节奏和角色的心里状态,从而帮助主创们在现场瞬间达成共鸣。”

如他选择推荐的人生电影:《茉莉牌局》《足迹》和《犬之岛》。

“《茉莉牌局》从伤退的滑雪运动员到主导庞大赌局的茉莉,人物落地而癫狂,再加上大量台词和花式剪辑,最后将一切磨难归于一枚拌脚的树枝,充满戏剧张力。《足迹》则是在单一空间内矛盾升级,两个演员构建全局,靠表演层层递进。”

我最好奇的是《犬之岛》,提起韦斯·安德森,顾浩然的兴奋感再次up。他喜欢韦斯·安德森讲故事的方式,而《犬之岛》尤为特别,“辛辣的讽刺中含着对世界的柔情,美好感更加强烈,我喜欢极致的东西。”

我们的对话发生在深夜,顾浩然习惯早起写东西,但他没有任何犹疑和疲惫地条分缕析,剖解自己的私人趣味。

听筒里传来的声音,那么远,这么近。

当我问起他是否有焦虑的时刻,迎来的却先是个惊叹号——“我是个戏痴啊!”

因为内耗严重,“所以做编剧觉着正好。”

因为是戏痴,“所以强度越高越兴奋。”

至于焦虑,“我个人来说焦虑是创作的必需品,如果不焦虑,说明自己没上心。”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