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季“坞学”的第一个教材,居然是650的解散。

在《桃花坞》第一季成立的650电台,几乎可以说是这个节目的隐形团队核心。

像我们这种坞学玩家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和李雪琴一样,多少有几分手足无措。

但有一说一,在桃花坞这样的社交综艺,650的解散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必然的。

三朝元老,该散伙也得散

去年我采访汪苏泷时,就问过他650未来走向的问题。当时他就说过,650电台在第三季要么转型,要么就可能停更。

结果第四季的第二期,650电台在这一季节目的首次营业,作为台长的汪苏泷就决定让650电台无限期停止营业。

这个决定,显然不是汪苏泷一个人的决定,其他三个人表情都挺淡定。

倒是听着电台围观的王鹤棣有几分诧异,听完无限期停更的消息,说自己也算见证了桃花坞的历史。

汪苏泷给出的停更理由,我们多少也猜到了。

一个是650这几个人,身上的社交责任感太重,在桃花坞这样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节目里,他们会有一定的“我要维持这个社交场“的意识。

所以他们每一季都会筹划不少活动,从第一季的采访到后面的晚会,到成团选秀再到台庆。

光筹划还不行,还得想方设法弄出最好的节目效果。

这话听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尤其到每一季节目的后期,650的几个人几乎都得熬大夜去一遍遍地碰撞想法、磨合流程。

说白了,再有才华的人这样高强度创作下去,也是一种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另外一个,则是更深层的,在桃花坞这样一个社交实验综艺,绑定太紧的小团队对节目而言是一把双刃剑。

前期当然是各种节目效果的贡献,但到了第四季,这样的绑定还能为观众提供多少新鲜感呢?

所以650的解散虽然突然,但确实是节目进程的一个必然。

不少观众其实也明白这一点,虽然不舍但都能接受,而且节目里的电台停更,并不代表着几个人友谊的结束。

正是这种过于明白,节目里的停更现场,汪苏泷也不希望大家太EMO,带着徐志胜搞怪到底,现场来了一出“电子结拜”,热热闹闹疯疯癫癫。

但作为高敏感人的李雪琴,情绪明显不高,面对同伴的玩闹,也只是象征性的应和,这种颓丧的情绪也延续到了晚上的“未知屋谈心”。

被放逐去“未知屋”的李雪琴,是650的几个人陪着她去的,一进房间,在这个只有650的地方,她才袒露了自己对650解散,自己失去支点的不适应。

尤其是晚上的晚会,是650几个人首次没有一起出节目,大家和各自的新搭子一起参加集体活动。

看似热闹的氛围,但这种细微的落差,对李雪琴这种对情绪和情感敏感的人来说,就极容易陷入“内耗”的困境。

她对着650其他三个人说,她觉得自己融入不了这样的氛围,也融入不了另外三个人。

李雪琴有这样的情感落差,再正常不过了,她本来就是高敏感人之一,晚会时她被仁科、王鹤棣、王传君抓去,给他们荒诞不羁的舞台剧写旁白。

她反而写出了一个流浪诗人,星球漫游者、废旧拖拉机各自追寻理想的故事,把荒诞的几个人物用细腻的情感包裹,反而有了诗的意境。

所以面临650的停更,即使她或许早就理智的知道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却在面对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情绪的沼泽。

哭了的雪琴,还上了热搜。

而未知屋这段谈心,也是目前这季节目的精华所在,因为它论证了,为什么650会成为桃花坞里的“最佳友谊”。

社交修罗场里诞生的“最佳友谊”

桃花坞其实提供了很多种的友情范式。

有像王鹤棣和王传君这种极度互补型,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反而成为了好朋友;也有像这季沈月和小辣这种老友舒适圈型,两个人在节目之外就是合得来的朋友,在节目里自然而然会走的很近。

还有像宋丹丹和张国立这种的老年权力核心绑定型,他们比普通老友更加置身在人群的核心,除了友情外,也有群体地位的关系。

但650不是上面的任意一种,650的友情模式,是更接近当下年轻人状态,或者说理想模式的友谊:

在社交场合的意外相遇,磁场上的吸引和性格上的合拍,让大家迅速走到一起,650的几个人互相之间说过800次,对方不会让自己的梗掉到地上。

在达成这种友谊初步靠拢之后,650的友谊核心,反而是满足了人际关系需要理论里的“爱的需要”,即爱他人或被他人爱的需要。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友谊的爱,其实就是敏感和包容,在节目里,是汪苏泷三个人最先敏锐地察觉到李雪琴情绪上的低落,陪着她去未知屋后,也不是假模假式的教条安慰,说些什么”知道你不开心别开心“的套话。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