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喜人生态

在米未缺席喜剧综艺的这一年多里,观众仍能处处看到“喜人”的踪迹。

“逐梦亚军”蒋龙张弛、“皓史成双”史策王皓戏约不断,以主角身份出演了《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故乡,别来无恙》《狗剩快跑》等热门作品;“少爷和我”鑫仔张哲华、“胖达人”土豆吕严踏入短剧领域,出演了《少爷和我》《大王别慌张》;闫佩伦、蒋诗萌等其他“喜人”也在剧集、电影、综艺等地方活跃着。

“喜人”集体进入内娱市场,并开始被更多人所关注,一方面得益于两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节目播出热度和长尾效应;另一方面在于,“喜人”在驾驭基本的类型角色之外,还具备扎实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这让他们有了诠释更多角色的可能,也契合了市场对“喜人”的需求。

一群“脚脖子演员”借由节目带来的热度,快速成长为影视市场的“腰部演员”,并逐渐建构了如今的“喜人”生态。然而,想要跃升至真正的头部,仍是道阻且长。

“马太效应始终存在,站在顶尖的永远只有那几个人。”在马东看来,马太效应存在于各个领域,并不局限于喜剧演员。但不可否认,喜人生态相较于其他人才生态,形式要更为严峻,要求也更为严苛。

马东对毒眸感慨道,歌手可以在每一个音乐节、演唱会去重复唱同一首歌,但是喜剧创作者花半年写一个段子,一演完就要重新来。“这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没办法。”

正因如此,对喜剧演员的磨砺,往往比其他类型演员的标准更高,从前两季的《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到如今的《喜人奇妙夜》,锻炼“喜人”创作能力的创排,仍是节目不变的重点环节。

“我们对笑花喜剧团的招募看重几个点,第一是天赋,第二是能不能找到匹配的创作伙伴,第三是能不能学习到创排方法,在即兴喜剧中进行‘升番’、创作‘game点’,第四能不能在舞台上呈现站得住的表演,把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表达出来。”马东说道。

这套选拔标准严格、残酷且现实,却是挖掘喜剧演员潜力不可避免的历练过程。一次又一次的创排,考验的不仅是演员的喜剧创作能力,还有舞台表现能力。在多维度的高压标准下,演员们不得不调动所有的创作经验和生活感受,不断地修正与调试作品,在作品中成长为更符合市场与观众期待的喜剧演员。

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只要进入创排的环境都会回归到同一个身份——“喜人”。

2022 twobaby.net 冀ICP备20013543号-2

冀公网安备1301080200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