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有人提电影票房,曾几何时,这还是中国居民消费重要的参考指标,没想到疫情以来一路下滑,特别是今年简直就无人问津。
看中秋档票房:
9月11日1958万,9月12日1867万。
这是今年除夕以来,全国电影市场大盘首次跌破2000万,可能数据还不够直观,平均一下:
每家影院收入1780块,全天来客49人。
一天都坐不满一个场,票房分成之后,恐怕水电都交不起。
说说我个人的亲身体验:
刚好11号下午吃完午饭,我去电影院看了场《里斯本丸沉默》,挺不错的纪录片,这是我自去年《封神榜》之后第一次进电影院,说实话《封神榜》并不觉得好看,费翔还不错。
去的时候商场人不少,先去买奶茶发现排队,电影票储值卡优惠下来30左右,奶茶一杯20几块,价格差不了几块钱。
但是一进电影院,发现一个人没有,真的是一个人没有,大厅里空荡荡,连工作人员都没有,自助取票的时候来了个员工,给我把票检了说到时间进几号厅就行了,没人检票因为除了我没有别人,还问了两遍要不要其他零食,感觉太难了。
两个多小时看完,走出电影院,还是一个人没有,手扶梯上看了眼楼下,人也不少,为什么都不上来看电影呢?
想了几个原因:
1、电影本身
很多人都提到了,现在的电影不好看,没有爆款,不值得自己跑一趟电影院。
这倒是真的。
很大程度上,是电影自己不争气。
这些年电影越来越往下走,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小品化和饭圈化让电影质量每况愈下。
统治中国电影市场的除了几个流量明星,就是以前的小品演员,类型单一,套路刻板,强加笑点,电影大佬痛批“低质强碱”虽然备受争议,但其实是实情,只不过实话难听罢了。
2、下沉影响
除了电影从业人员不争气,其实最大的外部影响是短视频。
短视频的兴起跟电影的衰落是同步进行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种分流。
在欧美市场,以前存在大荧幕和小荧幕的分流,现在有线下和流媒体的分流,国内目前超前了很多:
短视频分流所有。
为什么短视频这么厉害?
1、短平快直接给不做铺垫,10秒钟刺激到位。
2、用力过猛料足味重,看完已经看不了别的。
3、算法加持精准投喂,你想要爽就能一直爽。
久而久之,短视频不但占据了用户时间,更是影响了观众审美:
就像平时吃惯了卤煮,再吃扬州干丝,根本一点滋味都没有了,有短视频谁还看电影。
可是电影想下沉都不行,因为没有分级,短视频各种擦边,各种奇葩,各种暴力,别说大人,没上学的小孩都能看到,电影怎么跟短视频比?
所 以只能在 小品 化 的 路上一路走到黑 。
3、内需消费
很多人说消费降级,但电影其实是拉动内需很好的手段。
今年的一部现象级电影《周处除三害》,让大家意识到真正的电影是什么样的,而且票房也比较给力,在排片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连续打破票房记录。
这部电影投入成本不高,但是在内地却拿到了超过成本60倍的票房,周边收益就不说了, 可见电影对内需的拉动是巨大的。
跟游戏一样,电影做好了,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也是拉动内需的重要抓手,现在电影市场这副死样子,真的不应该。
希望中国电影可以痛定思痛,置之死地而后生。
中国这么大,市场是有的,毕竟不看短视频喜欢看电影的人,还是不少的。
就这样。
再次传来大消息。
从昨天开始,坊间就开始传一个消息,来自某知名机构和政策智库的深入交流,据说反应了决策层的意见变化,而且是方向性的转变:
其中隐藏了一个影响所有人的利好。